攸县扶贫开发攻坚工作简报(第三十一期)
2018-05-20 10:06:59          来源:攸县新闻网 | 编辑:皮宇 |          浏览量:3570

  2018年5月30日

  【政策指南】

  *习近平主持会议审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许达哲:打好打赢这场硬仗 把贫困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书记谈扶贫】

  *谭润洪:用脚步丈量扶贫路

  【工作动态】

  *市发改委督察组来攸督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攸县20名脱贫群众获评株洲市五星脱贫之星

  *攸县:2部门3乡镇脱贫攻坚推进不力 主要负责同志被约谈

  *攸县确立产业扶贫基地联结贫困户

  *攸县:“三补贴、三提高、三特别” 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

  *攸县:村民皮革上绘画 悠闲又增收

  *皇图岭镇芳田村贫困户集中安置搬新家走新路

  *退伍党员回乡创业 带领乡邻脱贫致富

  *攸县产前产中产后无缝服务 产业脱贫链条不断

  *联星食药工质所打造党建+扶贫平台 创新线上志愿服务载体

  *菜花坪镇卫生院:健康扶贫惠民生

  *攸县煤炭服务中心:以“十九大精神”为力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

  *攸县供销社:鸡苗扶贫送到家 产业脱贫添动力

  *槚山中学32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有了一对一帮扶老师

  *攸县煤炭服务中心:以“十九大精神”为力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

  *春联街道开展扶贫集训 提升专干帮扶能力

  【扶贫故事】

  *周小峰:“扶贫地图”让扶贫更精准

  *为爱担当 广西小伙扎根攸县助力岳父家脱贫

  【脱贫故事】

  *刘辉:身残依然做保洁 脱贫不靠等和要

  【示范样板】

  《一村一品 助力脱贫》:

  *谭桥街道苏江村: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让村民长期稳定增收

  *莲塘坳镇下田村:竹影婆娑 楠竹变“金条”

  *石羊塘镇贺家坪村:做大豆腐产业 产业扶贫富村民

  *丫江桥镇双江社区:一排排大棚酿商机 一片片菜叶皆“黄金”

  【政策指南】

  习近平主持会议审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审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会议认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形成了今后5年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框架。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思想认识,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各地区各部门要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抓紧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做到乡村振兴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要针对不同类型地区采取不同办法,做到顺应村情民意,既要政府、社会、市场协同发力,又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目标任务要符合实际,保障措施要可行有力。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稳步推进,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的举措,构筑了全党全社会扶贫的强大合力。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大把脱贫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全面部署。未来3年,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再接再厉、精准施策,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确保坚决打赢脱贫这场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

  会议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切实提高贫困人口获得感,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

  会议强调,要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着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群众特殊困难,着力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政策倾斜力度。要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举措,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全力推进就业扶贫,深入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加强生态扶贫,着力实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强化综合保障性扶贫,开展贫困残疾人脱贫行动,开展扶贫扶志行动,树立脱贫光荣导向,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要完善脱贫攻坚考核监督评估机制,提高考核评估质量和水平,切实解决基层疲于迎评迎检问题。要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加强对脱贫一线干部的关爱激励。要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集中力量解决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问题,坚决依纪依法惩治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强占掠夺等行为。要深入宣传脱贫攻坚典型经验,宣传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

  许达哲:打好打赢这场硬仗 把贫困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5月16日下午,全省2018年脱贫摘帽县脱贫攻坚工作调度推进会在长沙召开。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强调,要牢记初心使命抓好精准扶贫,切实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水平,坚持问题导向攻克难点瓶颈,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把贫困帽子扔到太平洋去,迈好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省委副书记乌兰主持,副省长隋忠诚通报2018年拟摘帽县脱贫摘帽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天在坐的有5个即将接受国家专项评估检查县和18个计划脱贫县的负责同志。”许达哲说,大家要多向自己提问:贫困户收入是否实打实达到标准?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是否确有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教育、医疗扶助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扶贫政策宣传普及是否到村到户到人?对承诺了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是否完成?要以国检“大考”为新起点,以把贫困帽子扔到太平洋去的决心和勇气,谋福祉、谋复兴,扎硬寨、打硬仗,巩固完善脱贫成效,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确保说到就要做到、承诺了就要兑现。

  许达哲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认真落实全省扶贫工作暨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确保完成年度减贫“军令状”。要严格坚持标准,切忌盲目乐观,在贫困县摘帽中紧紧围绕“三率一度”,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要坚持久久为功,打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每一仗。

  许达哲强调,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补齐脱贫摘帽短板,切实降低漏评率、错退率,抓好“三保障”政策落实,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把产业扶贫落到实处,处理好易地扶贫搬迁有偏差、脱贫资金被闲置、非贫困村贫困人口欠关注、帮扶措施不精准等问题。要以过硬的作风,更严更实地推进脱贫摘帽,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到户到人帮扶,加强乡村干部培训,严格资金项目监管。

  许达哲强调,要以强有力的组织,合力打好脱贫摘帽硬仗。省直有关部门要在资金、项目、土地、人才等方面重点向脱贫摘帽县倾斜。各相关市州要加强统筹,履行好属地责任。各脱贫摘帽县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和“一线总指挥”作用,整合用好涉农资金,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乌兰指出,要贯彻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强化职能部门和相关市、县间协调配合,结合作风整改切实解决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和部分县市区负责同志作了发言。

  【书记谈扶贫】

  用脚步丈量扶贫路

  谭润洪

  根据湖南省和株洲市关于脱贫攻坚“三走访、三签字”统一安排,我再次深入15个省级贫困村逐一走访,一路走来,有感动、有触动,更觉得要加快行动。

  走一走、望一望,贫困面貌大变样

  过去,很多人说攸县“一望无穷”,但实际走过的才能感受到:攸县虽然是湖南省经济十强县,但与其他贫困县比较,我们的贫困村同样困难,贫困户同样艰难。应该说,一直以来我们对各个村的变化感受还是很直接的,但这一轮走访,印象最为深刻。

  ——村里美了。走访第一天,先后到了万美村、竹丰村和小集村。同行的同志跟我说,“现在这几个村变化真大,特别是路比以前宽了,也平了,车子走起来一点都不颠簸”。确实,不仅是道路,以前经常可以见到的破败房、空心房也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新居、满眼的绿化……过去我们有个共识:越是苦的地方,卫生和环境越差。现在看来,

  这个说法要变一变了。

  ——口袋鼓了。刚到双田村的村头,贫困户胡立新很远就过来打招呼,交谈中他说:“我和几个人养了28头牛,年中卖掉一些赚了3万多块钱,现在也算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了。”相邻的双松村乌鸡养殖也非常有特色,我去看的时候,村干部跟我算了笔账,贫困户跟着养鸡,一年下来在家里就能赚6000多块。随行的扶贫办同志和我讲,像这样的贫困户全县还有很多,这两年通过产业扶贫和政策扶持,平均每人每年能够增收4000到5000块钱,已经帮助近万人脱了贫。

  ——笑容多了。在走访丁家垅村的时候,村干部和我讲,“有个叫丁雄的贫困户情况比较特殊,夫妻两个是残疾人,家里还有两个女儿都在读书,以前是村里的典型贫困户,现在他们家变化可大了”。我叫村干部带我去看看,夫妻两个止不住的兴奋:“感谢党和政府,扶贫政策真好,吃穿住都不愁了,而且女儿的学费还有政策扶持,我们做梦都想不到。”看着两人满脸的笑容,我叮嘱随行的干部,保障兜底兜住的不仅是底线,还是民生,务必应保尽保。

  ——关系“铁”了。来到贫困户李正喜家中,刚好碰到先锋村第一书记过文贵,看到他手中的扶贫笔记本,我接过翻了翻,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贫困户家大大小小的情况。李正喜抢着说:“过书记真是一名好干部,对我就像老弟一样,帮我搞养殖、找工作、联系医生看病,比亲人还亲嘞。”听了这些话,真的很有触动,在要求全县干部驻村蹲点、“四包”帮扶下,3年的同吃同住同行,我们干部与老百姓的心着实近了很多。

  ——风气正了。在新市镇排楼村时,听闻附近有个“拔穷根”的龙虾基地,我一定要到现场看看。来到基地,就有群众围过来,我随便找了位老人家问情况。他说:“我们现在通过土地入股或者务工,一年能有过万的收人,比以前一起打碰胡、扯闲谈好多了。”大家听完都笑作一团。这几年,扶贫不仅拔了贫困户的穷根,还扶了老百姓的志气,乡村风气如春风细雨般悄然变化。

  问一问、听一听,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脱贫没脱贫,必须贫困户自己说了算,而不是干部算了说。”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的这句话,我至今印象深刻。现在老百姓的感受到底怎么样?一路问、一路听,有些问题竟让人忐忑不安。

  听贫困户: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

  在走访新市镇贫困户易香兰家时,村干部同我讲,她家条件原来在当地还不错,然而由于身患尿毒症10多年,整个家庭入不敷出、一贫如洗。走访期间,我看她欲言又止的样子,便问她有什么困难,她拉着我们的手说,“我硬是不好开口,但实在没办法了,你们能不能帮我筹点钱把这个病治好,要不然这个家庭就被我拖垮了”。大家听完心里都是一紧,像易香兰这样的情况在全县非常普遍。在天灾人祸面前,扶贫就像“救命稻草”一般重要。我当即要求,像易香兰这样的情况,要重点予以关注和关照。

  听村干部:钱少事杂多受气,村里干部不容易。

  在江桥街道杨木港村吃过饭,我就同村干部围坐在一起,讨论村里的扶贫工作情况,有一名村干部突然讲:“谭书记,不怕您不高兴,现在村干部搞扶贫有‘五个多’,一是担子挑的多,二是资料做的多,三是走的部门多,四是会议开的多,五是贫困户要的多,村干部真的难当啊。”听他这么一说,我们既敬佩又心酸,此刻更加深刻感受到村干部作为扶贫最后一环,确实很不简单。

  听部门单位:上有一身力气,下无用武之地。

  走访时,随行的部门负责同志向我反映,当前扶贫有个共性问题,就是“政策好但落地难”。像产业扶贫,在谭桥街道竹丰村和丫江桥镇三峰村,前者缺乏产业基地,后者合作社带动能力有限,很难找到产业突破口;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土地、 山林等生产资料都不能变动,双田村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多为老弱病残,贫困户搬出来却稳不住;再像医疗救助,皇图岭的芳田村村民因病致贫的情况尤为突出,群众报销比例不高一直是让干部比较头疼的问题,很多政策就是制定初衷好,但末梢落地见效难。

  听企业老板:先富带后富,就怕撑不住。

  就产业扶贫情况,我实地走访了鸾山镇江冲村、黄丰桥镇富头村、新市镇排楼村和酒埠江镇大田村等几个省级贫困村的产业基地和合作社,尽管听到贫困户和村干部对产业项目的一致好评,但是企业老板的话却让我有些不安。有位老板和我说:“谭书记,实话实说,扶贫政策对企业老板的支持不大。特别是我们这些种养殖户,担的风险不是一般的大,2017年上半年雨水多减产严重,给贫困户发的工资、分的红、还的利息都是挤出来的,真怕发展了今天,就没有明天。”仔细琢磨,作为产业扶贫的源头,老板这个“皮之不存”,贫困户“毛将焉附”?

  听普通老百姓:贫困有得帮,人人都想当。

  看到我们在鸾山镇江冲村走访,有群众围过来,65岁的陈王云老人说:“领导,我家里也穷,情况差不多,能不能帮我也解决贫困户啊。”周边的群众听了竟也搭起了话,“我们也一样....听到这些,我心情很沉重,以前农村是“笑贫不笑娼”,可现在扶贫在群众眼里成了一种福利、一种待遇,一种捷径。这个问题不解决,会衍生一种错误的价值导向和社会风气,影响的不仅是这代人,更是后来人。

  静一静、想一想,

  要吃辣椒先栽秧。

  走访结束,我迫不及待地拿出笔记本梳理,看着几天来的走访记录,五味杂陈、思绪万干,愈发觉得很多工作不去走、不去问,情况就摸不透、吃不准,深入挖掘之后,有几点感受。

  最强的法宝是用情用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开展扶贫工作。”几天下来,个人对“用情用心”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先锋村第一书记过文贵,面对各方面帮扶力量都觉得扶不起的44名“特困户”,他硬是凭着一一腔热情,通过几百个日夜的四处奔走,逐一为他们找到了脱贫出路。对比那些连扶贫常识都“一问三不知”的干部,我们应该反思,很多时候扶贫抓得怎么样,真的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最大的难题是保障兜底。再次回想起贫困户易香兰的事情,那双泪眼让人久久不能平静。事后我问扶贫办,像这种情况有多少户?答案是“全县因病致贫10210户、15185人,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79.7%、45.7%。 这部分人既是最大的困难群体,也是最难的脱贫群体,很多病能根治的都治了,治不好的只能保障兜底,压力很大”。人这辈子最怕的就是病痛,现在扶贫有政策兜底,可全面脱贫之后怎么办?因病致贫的问题势必存在,这是个当前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也是个需要长远思考的问题。

  最好的出路是产业扶贫。

  之前走访,对于贺家坪村书记谢文贵的“不办厂子搞扶贫”这事我一直记着。他放弃自己开的工厂,带领贫困户搞黄豆种植,当年增收就超过50万元,2016年成功帮助73家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的帽子也成功摘掉。2017 年我再去村里看,当地贫困户就和我讲,“跟着谢书记种豆子,不仅脱了贫,而且还致了富,心里莫讲有多高兴。”细想起来,产业扶贫这条路确实是最根本的出路。有时候一个能人就能开办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就可能带动一片产业,带动的不仅是扶贫,更可能是一个地方的未来。

  最大的症结是政策落实。

  打通扶贫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确实不容易,这里面既有执行的问题,也有能力的问题,还有责任的问题,但目前对攸县困扰最大应是配套的问题。尽管我们一直都把扶贫政策中每一点力用全力在使,把每一分钱都当十分来用,但真心感受到很多政策仍然是“僧多粥少”,很多资金仍然是“杯水车薪”,很多工作依然是“有心无力”,钱从哪里来、力从哪里出,依然是摆在我们基层扶贫工作者面前一道难题。

  最难的地方是人人满意。

  贫有百种,因有千样,走访的过程中出现“争当贫困户”的怪象,不是偶然。这几年,先后有几次碰到群众向我反映“村里扶贫工作不公平、某某贫困户不符合条件”等情况。细细想来,这里面既有村民价值观扭曲的客观原因,也有扶贫工作不扎实的主观问题,很多时候“只有绝对公正,没有绝对公平”。扶贫政策肯定有差异、力度肯定有大小,如何让每一个人都对扶贫满意,考验的不仅是政策制定者的智慧,更是政策执行者的能力。

  理一理、算一算,

  必须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脱贫攻坚是背水一战,也是必胜之战。通过这一轮的走访,认真对照省委书记杜家毫提出的“五个始终”和“三签字三走访”要求,个人深刻感受到扶贫任务还很重问题还很多,必须一个不落、一户不丢,必须只争朝夕、百倍于人。

  要算一笔明白账。就是算好扶贫对象进出账。古话讲,不患寡而患不均。当前群众对于扶贫工作的一些意见、一些议论,根子还是对贫困户纳入的标准有看法、有误解。因此,在抓好前期精准识别的基础上,一定要把扶贫对象进出账算得清清楚楚。攸县严格按照省市“对象识别不准和脱贫把关不严问题整改工作”要求,安排全县所有机关干部全部上门进行贫困户“一户一档”逐个核查,将每个贫困户的“七个一批”帮扶措施的佐证材料全部归档,基本实现了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与扶贫工作情况100%精准对接,有效杜绝了“扣住帽子吃皇粮”等现象,“一户一档”工作也作为范本在株洲地区得到了推广。

  要发一本政策书。当前,一些干部反映政策落实难,首先还是对于政策不熟悉;一些群众反映政策不公平,关键还是在于政策不透明;一些地方反映政策不够好,根本还是在于政策没整合。为此,这几年攸县组织各个职能部门,把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兜底保障、扶贫小额信贷等进行梳理、整合,编辑成一本《扶贫政策口袋书》,让所有扶贫干部随身带着走、随手翻出看、随时拿来讲,确保了每一名扶贫干部都对扶贫政策了如指掌,每一名贫困户都能在“口袋书”中找到“量身定做”的政策支持,每一项政策都在基层发挥了最大的“乘数效应”。这种做法,我们将继续坚持,同时也会持续完善。

  要织一张保障网。对于贫困户而言,“两不愁三保障”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然而,当前那些既无资金、又无劳力,甚至集老弱病残于一身的贫困人口依然还有很多很多,如果仅靠他们自身的力量,很难如期脱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从就医、就学等重点领域入手,编织下一张严密的社会保障网。比如贫困群众就医方面,在落实国家政策的同时,全面取消公立医院挂号费,并对贫困户实行“一站式”结算;就学方面,设立专项保障资金,全额补助贫困学生校车费;就业方面,在园区企业拿出专门招工指标用于贫困户等等,真正让贫困户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全方位的政策保障。

  要找一条稳定路。稳定关键看增收,增收根本靠产业,但产业扶贫等不得,也急不得,更滥不得,如果产业扶贫变成“一哄而上”“一拍而散”,延误的是脱贫,伤害的就是民心。这两年,我们在产业扶贫上先后涌现出“丁老根”牌玉米等-批畅销大江南北的扶贫基地产品,根本原因就是地方从不盲目跟风。靠着攸县“七山-水两分田”的独特条件,我们要坚持为每个贫困村、贫困户打造69家各具特色的扶贫合作社,让每名贫困户都找到“量身定做”的产业出路;要继续打造辐射城乡的47个扶贫基地和覆盖全县的532个城乡驿站,真正让扶贫产业“从种到销”实现“一条龙”服务。

  要建一套新机制。一方面是精准退出机制。脱贫退出标准中哪些收入算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哪些收入算贫困户家庭收入?这些都需要尽快进行明确细致的划分,以利于基层实际操作,防止出现“被动脱贫”或“主动求贫”。另一方面是稳定脱贫机制。脱贫攻坚后,如何确保贫困户不出现新的返贫现象,是当前急需着手研究的问题。比如大病救助、危房改造等问题,在当前大力帮扶和集中攻坚的时候,贫困户基本上都能够承受得了,但一旦攻坚结束,如何通过政策真正兜住底,需要对这些返贫“风险点”进行充分预估和提前谋划。因此,在当前“应保尽保”的前提下,可以探索尝试“控面提标、分步分类”模式,缩减项目指标、提高补助标准,避免撒胡椒面,真正让最困难的人享受到最有效的帮助。

  (文章发表在2018年5月份的《中国扶贫》杂志总第319期)

  【工作动态】

  市发改委督察组来攸督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5月29日上午,株洲市发改委主任向平率督查组来我县督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督察组一行现场查看了菜花坪镇王金明、刘曼姑等几个易地扶贫搬迁户的情况。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保障问题的有效举措,自2016年正式启动项目以来,我县按照省、市发改部门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和问题整改,尤其是今年,我县下狠功夫“纠偏”,整个工作朝着“规范化、严肃化”方向发展。2017年底我县核定的易地扶贫搬迁对象605户2172人已完成住房建设任务并全部搬迁入住,目前正在组织相关部门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已清退剔除第一批对象114户372人。

  督察组对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要求我县精准核查存在的问题,稳妥推进清退不合规搬迁对象,并加大整改力度,破解住房建设自筹资金超标难题,完善住房功能,抓好后续帮扶工作。县委副书记、县长苏涛参加督查工作,并对整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表示一定圆满完成省市交办的整改工作任务。(文|刘志刚)

  攸县20名脱贫群众获评株洲市五星脱贫之星

  5月8日,攸县召开二季度脱贫攻坚工作调度会,会议对我县一季度获评株洲市脱贫之星的脱贫群众进行了表彰。

  经推荐申报、组织评审、社会公示,最终我县200名脱贫群众获评株洲市一季度脱贫之星,其中五星级脱贫之星20名,四星级脱贫之星40名,三星级脱贫之星140名。包括特色产业致富之星、转移就业勤劳之星、发展教育希望之星、感恩社会公德之星。被评为五星级的脱贫之星每户将奖励发展资金2000元,四星级为1000元,三星级为500元。

  会议还对精准识别、教育、就业、产业、住房、饮水、健康扶贫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副县长周文安参加会议。(文|彭亮霞)

  攸县:2部门3乡镇5单位脱贫攻坚推进不力 主要负责同志被约谈

  5月4日,攸县纪委、监察委牵头召开集体约谈会,因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不力,2个部门3个乡镇5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被约谈提醒。

  2017年,攸县大力开展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投入各类扶贫资金超过2.5亿元,全县15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实现退出,省级认定脱贫2856户、9329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86%;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172人、危房改造337户,脱贫攻坚成绩显著。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全县还有少数单位部门乡镇仍然存在思想认识不够、责任落实不力、基础工作不实等问题,

  为传导工作压力,压实脱贫攻坚责任。今年以来,攸县建立专门的考核和问责机制,并针对脱贫攻坚组织领导不力、政策执行不到位、工作业务不精通、工作作风不扎实、工作任务未完成等20种情形进行问责。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前期,县内有关部门抽调干部组成数个巡察组,对全县各级各部门的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巡察。巡察发现的问题包括扶贫工作宣传不到位;扶贫资金管理存在隐患;部分镇村干部扶贫业务知识欠缺;部分帮扶单位工作不力;有被脱贫、假脱贫现象等。

  问责的板子不仅要高高举起,还要板落有声、不偏不倚。约谈的目的是为了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要切实将脱贫攻坚工作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坚决保证 “政策不走样、工作不走过场”。

  5月4日,在对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不力的2个部门3个乡镇的主要负责人进行集体约谈中,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刘秀云,副县长周文安,要求被约谈的部门、乡镇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工作的政治站位;深刻反思,细致查找问题原因,及时做好整改。与此同时,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将脱贫攻坚工作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要加大对驻村工作队员工作纪律的督查,特别是在脱贫政策宣传、脱贫项目和资金管理使用等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上下狠功,确保上级政策不走样,脱贫工作不走过场。

  (文|易峰翔)

  攸县确立产业扶贫基地联结贫困户

  5月24日,我县召开二季度脱贫攻坚工作调度会,进一步确立县、镇(街道)、村产业扶贫基地,并对一季度大排查发现的问题、扶贫资金的使用、行业扶贫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会议明确慈峰有机茶、蔬尔康、仙竹米业、贾岭药博园等跨乡镇联结贫困户100户以上的县级产业扶贫基地10个;17个乡镇(街道)确定1-2家以上的镇级产业扶贫基地,联结贫困户50户以上;各行政村确定联结10户以上的村级产业扶贫基地1家以上。会上进一步明确了产业扶贫基地联结贫困户的次序、奖励办法。

  会议还对一季度大排查发现的各种问题、扶贫资金的使用,以及下阶段行业扶贫、脱贫之星评选、脱贫攻坚考核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会议表示,五月份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工作暨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精神,脱贫攻坚的责任更加强化,结对帮扶的管理更加严格,因户施策的措施更加有效,作风建设的暗访更加深入,行业扶贫的改进更加着力。下阶段,全县上下务必趁热打铁,乘势而上,把扶贫工作进一步抓到村、抓到点、抓到户、抓到人,确保经得起省市脱贫攻坚的大考大查,严考严查,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副县长周文安参加调度会。(文|彭亮霞)

  攸县:“三补贴、三提高、三特别” 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直以来都是农村人口贫困的一个主因,如何帮助这部分家庭走出贫困、提高困难群众的健康水平是做好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健康扶贫工作力度,坚决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状。

  家住仙石村岳田组的文建兵今年70岁,作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文建兵一家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家庭。妻子得了肺结核,儿子也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已无劳动能力,多年来家庭的重担都压在文建兵的肩膀上。这几年,年纪越来越大的老文也患上了高血压和肾结石,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是每况愈下。了解到这一情况后,5月2日,在副县长唐军全的带领下,县卫计局组织相关医疗专家来到仙石村现场了解文建兵一家的身体情况,并对老文一家的健康状况“依症施策”提出了解决办法。这下,让原本对今后生活有些担忧的老文心里踏实多了。

  据了解,近年来,我县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三补贴、三提高、三特别”原则实行综合保障措施,对三类对象全部实行分类分批救治救助。与此同时,各医疗机构运用“减付、兜底”的政策,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就医绿色通道、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流程,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的就医问题,有效缓解了我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状。(文|易峰翔)

  攸县:村民皮革上绘画 悠闲又增收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画画很难跟种地的农民联系到一块,但在我县春联街道盘龙村,当地部分农民却拿起画笔,在皮革上画画。农民画画不仅悠闲娱乐,还能增收,这确实是一件新鲜事。

  在攸县春联街道盘龙村的一栋民房里,一排排的工作台上,当地村民正认真临摹画画。据了解,这些皮革上的绘画作品,将被加工成各种女士皮包,在市场上还很走俏。据工厂技术员刘章彬介绍,现在做的这个都是半成品,销售出去之后再把它做成女士的手提包等。现在做的这些主要是销往马来西亚、泰国等地。

  用手指或画笔沾上颜料,照着样板临摹画画,对当地村民来说,既是一件充满趣味的新鲜事,又是一件不用出远门就可以实现就业增收的美事。

  建档立卡贫困户廖观香双腿残疾,行动不便,在家里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村里的这家工厂开张后,在当地扶贫工作队的介绍下,廖观香也来到了工厂画画。

  工厂自今年正月开张以来,吸引了10多位村民前来务工。技术员刘章彬告诉我们,皮革厂的老板就是本地人,这一次将工厂从繁华的都市搬到田间地头,既解决了工厂招工难的问题,也方便当地村民务工,可谓是两全其美。

  皇图岭镇芳田村贫困户集中安置搬新家走新路

  初夏,田野青翠。攸县皇图岭镇芳田村废弃多年的小学也在今年的这个夏天换了模样。两户贫困户的到来,让这里有了新的生机。

  位于一处山坳上的原芳春小学,今年挂上了新的牌匾——芳田村贫困户安置区。在葱茏树木的掩映下,重新刷白的院门格外清爽。贺全生是安置区的第一个住户,他选择了两层小楼一楼最右边的一套住房作为新家。

  贺全生告诉记者,自己家原来是土坯房,倒了,住不了人了。而且,一家四口,妻子和两个儿子分别患有智力、肢体残疾,全家人的生活全靠年过花甲的老贺支撑。家里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生活虽有了兜底保障,但即便是政府有危房改造的补助,他依旧拿不出自筹部分的钱另建新房。而在芳田村像老贺这种状况的,还有几家。

  2016年,芳田村村支两委将村里废弃的小学重新改造,原来的两层教学楼被改造成了8套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住房。

  皇图岭镇芳田村主任谭正国介绍说,他们原来居住的地方都是在很偏的地方,独门独户,有几个是单身汉,我们就想把他们集中在一块,也有个照应。村里还把水、电、电视等都给弄好了,这些他们都不用承担费用。

  有了新家的老贺,没有了建房子的压力感觉轻松了很多,在村里帮扶工作组的帮助下,他在新家养起了鸡。1200只土鸡还有一个月左右就可以上市出售了,对未来的生活,他充满希望。

  目前,安置区入住了两户贫困户,为了能让以后搬进来的贫困户也能搬得来住得稳,帮扶工作组为他们谋划了产业布局。村里的种田大户在这里流转了四百亩水田,农忙时他们可以到那里做点事,农闲时也可以种菜养鸡,增加收入。

  (文|刘艳春 刘志刚)

  退伍党员回乡创业 带领乡邻脱贫致富

  江桥街道洪家洲村村民何义,退伍回家后,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创办农机合作社,带领当地群众一起致富。

  眼下正是收割油菜的农忙时节,趁着天气晴好,攸县鹏鑫农业机械合作社的收割机在农田里来回穿梭,大面积地抢收油菜。洪家洲村的五保户夏桂德2亩农田的油菜,不到一个小时就被送到了他家的晒谷坪。夏桂德告诉记者,是好党员帮他把油菜收割了,送到家里。夏桂德口中的好党员就是洪家洲村的何义,从2014年开始,每年他不仅免费帮夏桂德收割油菜,还免费为他耕田、插秧、收割稻谷。

  2009年,在云南当兵的何义从部队复员,在广州开超市,两年后回家创业。回家后,他发现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农田没人耕种,就开始承包种田。2014年,何义与人合伙成立了攸县鹏鑫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添置了收割机、插秧机、耕田机等各种大型专用农业机械,并承包了600多亩农田。

  在管理农田的过程中,合作社优先聘用村里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63岁的夏东北就是其中之一。夏东北说,在合作社里帮着放水、施肥、除草等,年收入有5000多元。而对于部分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年合作社固定给他们3600块钱。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合作社已经实现了水稻的集中化、规模化、机械化的耕种,并与村里的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定期组织贫困户和农户进行高产创建植保技术培训,普及科学种植技术。(文|彭亮霞 刘建飞)

  攸县产前产中产后无缝服务 产业脱贫链条不断

  产业扶贫是解决贫困户脱贫最好的出路,但贫困户家庭往往存在劳动力不足,无知识无技术等问题,这就需要帮扶人员真正沉下心帮到点子上,帮到他们心坎里。

  今年54岁的贫困户袁开华是皇图岭镇芳田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今年驻村帮扶工作组联合攸县湘下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村里开展产业扶贫,把他纳入了乌鸡饲养的帮扶对象。可是当湘下郎公司的负责人给他送来乌鸡苗时,他却拒绝了。原来,去年帮扶工作组给他送来了200只鸡苗,他满怀信心的地心饲养,可是到最后却出了问题。袁开华告诉记者,鸡难得两三天不生病,一生病就要给喂药,到后面不好卖,卖不出去,亏了。

  袁开华第一次养鸡,没有任何经验和技术,在去年失败的情况下,今年他本不打算再养鸡。摸准了贫困户的心思,湘下郎公司向他们做出承诺,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无缝服务——产前帮助他建好鸡舍;产中提供技术指导;产后,承诺他的鸡可以出售的时候,公司全部回收,不要他担心卖不出去的问题。

  有了这样无缝隙的支持,袁开华的信心又树立了起来,在湘下郎公司负责人的建议下重新布置了鸡舍,接受了第一批50只鸡苗。不仅如此,芳田村驻村帮扶工作组还为贫困户制定了多渠道的帮扶计划,准备成立香猪合作社、林地合作社等,让贫困户都成为股东社员,有劳动力的还可以帮助他们在家里发展种养产业,多渠道增加收入。(文|刘艳春 刘志刚)

  联星食药工质所打造党建+扶贫平台 创新线上志愿服务载体

  为贯彻“党建统领”新思想,切实提升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及为民办事实效性。5月4日,联星(大市场)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所支部与攸县个私协大市场分会支部联合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共同开启了“党建+扶贫”平台和“微信志愿服务群”线上载体。

  当天,联星(大市场)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所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深入联星街道宋家洲社区开展爱心帮扶行动。每走访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志愿服务队和结对帮扶责任人认真填写走访记录,与贫困户拉家常、打扫卫生、讲政策,并现场进行血压,血糖测量等义诊服务。青年志愿服务队还为他们送去了大米、食用油、药品等所需物品,帮助他们实现“微心愿”。

  建档立卡贫困户谭年英,今年已54岁,身患子子宫癌11年,2007年在长沙肿瘤医院确诊放化疗以后,长期服用中药控制病情,每年中药花费需近万元。了解情况后,通过“微信志愿服务群”发布的中药处方单,“攸县湘雅大药房”业主宋福生为她免费提供所需中药,帮助她解决实际困难。当了解到其缺少通讯工具后,志愿服务队成员又为她送去通讯手机,让谭年英感受到党的政策带来的温暖。

  与此同时,志愿者服务队还通过“党建+扶贫”平台,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属就业渠道,并与企业联系,为其提供用工岗位,以实际帮扶措施助推其实现脱贫。

  下一步,志愿服务队还将通过“党建+扶贫”平台和“微信志愿服务群”载体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和个私协爱心人士自身优势和各方资源,传递“爱心、互助、文明、奉献”的精神,实实在在开展“助学、扶贫、调解纠纷、关心弱势群体”等服务活动,来增强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文|联星大市场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所)

  菜花坪镇卫生院:健康扶贫惠民生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实施健康扶贫工程,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菜花坪镇卫生院把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摆在突出位置,围绕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精准施策,让健康扶贫工作实实在在惠及各贫困户。

  菜花坪镇苏塘西村的刘秋文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一位尿毒症患者。采访当天,他正在县人民医院做透析治疗。刘秋文今年56岁,三年前被查出尿毒症。祸不单行,同年7月,他的妻子也查出患有尿毒症。从那时起,两人一直行血液透析治疗,一周两次到三次。刘秋文告诉记者,仅透析治疗一项费用,夫妻两人一星期就要花掉两千多元,一个月下来最少也要一万元左右。为了治病,夫妻两几乎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贫困家庭来说,如果得不到国家政策的帮助,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

  从以前享受80% 到现在90%,提高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报销比例后,刘秋文夫妻俩现在一次四五百的透析费用,个人只需支付100元左右。据菜花坪镇卫生院院长罗恩良介绍,他们两夫妻是尿毒症,属于一类不可逆的疾病范围,在乡镇卫生院来说,没有门槛费;第二 ,他们的报销比例提高了10% ,他们从2018年到现在的总费用近八万余元 两夫妻自己出的费用只有七千多元。

  菜花坪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2户754人,其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象102户125人。为了减轻贫困户患者的经济负担,切实保证他们敢看病、看得好病,今年以来,菜花坪镇卫生院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罗恩良告诉记者,他们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实行一站式的结算,还实行个性化的签约,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每年进行六次随访,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的报销比例提高10%。此外,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综合补偿后,剩余部分自付医药费用个人支付仍有困难的,菜花坪镇卫生院还实行兜底保障,减轻或免除个人负担。

  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菜花坪卫生院住院达152人,总费用十万元,农合报销九万余元,卫生院兜底治疗近四千元。通过这些措施,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该院住院的费用基本上是全免的。(文|颜丽萍)

  攸县煤炭服务中心:以“十九大精神”为力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

  5月10日上午,攸县煤炭产业服务中心召集帮扶责任人及驻村帮扶工作队到黄丰桥镇丰垅村,召开丰垅村党支部学习“十九大”精神会议,以“十九大精神”为力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

  会议强调,学习“十九大”精神,要动员全村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聚焦问题,以大会精神为力量,强力冲刺,全力完成今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及完成浪田、严巷、水冲、易家垅4个组安全饮水工作。丰隆垅村负责人表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村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推动学习宣传教育入脑入心,把“四个意识”落实在岗位上和行动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落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

  攸县煤炭产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帮扶队一定要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解决丰垅村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希望全村上下要强决心增信心,全面掀起大干苦干的攻坚热潮;要强责任聚合力,切实形成决胜攻坚的坚实保障。

  (文|县煤炭服务中心驻村扶贫工作队)

  攸县供销社:鸡苗扶贫送到家 产业脱贫添动力

  5月13日,县供销社组织我县“湘下郞”产业帮扶送鸡苗入户活动,“五黑一绿”乌骨鸡鸡苗供应商负责人来到了莲塘坳镇星和村王启明等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增添了新动力。

  帮扶活动中,县供销社工作人员和鸡苗供应商共同将乌骨鸡饲料、防疫药等送到贫困户手中,并向贫困户详细讲解喂养及防疫注意事项,指导他们正确选择饲养场地,受到广贫困户们的真心喜爱和热心点赞!

  据统计,此次活动共向该村10户贫困户送去鸡苗260尾。县供销社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的激情和致富信心,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状况,带动更多的贫困户依靠勤劳致富的双手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做到精准扶贫强基础,产业发展促民富。(文|县供销社)

  槚山中学32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有了一对一帮扶老师

  5月8日,槚山教育精准扶贫促进会在槚山中学召开,32位建档立卡的学生和32位结对老师,携手开展教育扶贫。

  “扶贫先扶志”,不能让一位贫困生因家庭困难丧失学习信心、斗志,更不能让一位贫困生因贫困失学。会上,强调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并从四个方面详细讲述了教育扶贫的具体操作:一是结对师生互相熟悉;二是明白四个资助项目及标准;三是熟记三个时间;四是填好教育扶贫结对手册和攸县教育扶贫发放明白卡。(文|槚山中学)

  攸县政务服务中心开展“党建+扶贫帮农”主题党日活动

  5月11日,攸县政务服务中心组织机关党员和部分政务窗口党员代表来到菜花坪镇苏塘西村开展“党建+扶贫帮农”主题党日活动。

  大家还分组深入到对口联系的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存在的困难和对脱贫的打算,鼓励贫困户要树立信心,克服困难,早日脱贫。

  大家还和贫困户一起进行大扫除,清理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整理房间,引导贫困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同时,党员们还一起动手,帮助贫困户王金明和王文华家搭建起了养鸡场围栏,鼓励他们发展养殖业,增加家庭收入。

  政务窗口的党员们还分别就群众关心的国土、卫生、民政、医保、文化等相关政策进行了宣传。(文|县政务服务中心)

  春联街道开展扶贫集训 提升专干帮扶能力

  5月24日,春联街道召开扶贫工作调度培训会 ,对各社区(村)的扶贫工作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就现价段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业务知识进行了探讨和集训。培训结束后,全体扶贫专干还参加了现场测试,进一步加深了扶贫专干对精准扶贫政策的认识,增强了业务能力。(文|易峰翔)

  【扶贫故事】

  周小峰:“扶贫地图”让扶贫更精准

  在攸县春联街道春塘龙村,说起村里的贫困户谁家住哪里?家里有些什么人?什么原因致贫等等,驻村第一书记周小峰如数家珍。在驻村一个月的时间里,周小峰一边走访,一边绘制了一张“扶贫地图”。他说,有了这张扶贫地图会让村里的扶贫工作更精准。

  由原春塘、春龙、春洲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的春塘龙村是2018年全县扶贫重点村,全村522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193人,低保户29户91人,200多位残疾人。为了方便对村里贫困户进行动态管理,周小峰白天走访,晚上回来就把收集到的信息更新到地图上。这张“扶贫地图”是周小峰根据村民们的住房、家庭收入情况和帮扶措施等综合因素绘制的,脱贫户和未脱贫户的基本信息,在这张扶贫地图上一目了然。

  地图上,蔡家组的蔡组元一家,就是他常常挂念的对象之一。年过六旬的蔡祖元,母亲脑溢血瘫痪,再加上儿子蔡山高前些年包工程经营不善欠下不少外债。在周小峰和村支两委的介绍下,蔡祖元和儿子蔡三高从今年开始帮着村里的合作社管理2000多亩农田。由于前段时间一直干旱,蔡山高发现部分农田开始开裂,这让他很着急。

  经过现场查看,周小峰发现田里的裂缝有两指多宽,而且有部分稻田已经开裂过白,旱情比想象中严重。面对严峻的旱情,周小峰和村支两委商讨了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首先他们和村里联系水库,尽量放水,尽量满足田里的用水需求,其次,启用电排,启动电排的费用,村里向上级争取,能够解决一部分是一部分,先保障禾苗能够存活。

  到春塘龙村驻村两个多月来,周小峰顺着扶贫地图,帮助村里的贫困户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也用自己敬业和实干精神感染着村里的每一个人。春塘龙村村主任告诉记者,周小峰来到村里以后,融入了他们村集体,成为他们一个真正的带头人。在他的感染下,带领下,村里的每个人都比以前更加积极。

  村民眼中这位手中有地图,心中有蓝图,工作有方法,做事有魄力的80后第一书记,已经坚持担任扶贫第一书记三年了,这里是他扶贫的第二站。2017年,周小峰在担任皇图岭镇芳田村第一书记期间,妻子二胎分娩,他仅休了两天陪产假就匆匆返回扶贫工作岗位。周小峰说,对家人,特别是儿子和女儿,自己深感愧疚。没有国何来家,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就是我们无私奉献的时候。采访中,周小峰说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只有国家强大了,自己和家人才能生活得幸福。扶贫就是补国家的短板,要认真做好国家交给自己的每一项扶贫任务,真正做到手中有地图,心中有蓝图,做到精准帮扶,精准滴灌。(文|彭亮霞 刘建飞)

  为爱担当 广西小伙扎根攸县助力岳父家脱贫

  在我县扶贫一线,有这样一位小伙子,他为了爱情,不远千里,从家乡广西带着资金和技术来到攸县新市镇观背村,种植沙糖桔,帮助岳父家脱贫致富,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这位正在给桔子树喷洒农药的小伙子叫潘能,老家在广西省桂林市永福县。妻子谭玉云是新市镇观背村人。妻子家家境一直较为贫寒,4年前,父亲谭刘桂文被检查出患有恶性骨肿瘤,更是雪上加霜、负债累累。当地政府将谭刘桂文一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范畴。岳父病重,潘能和妻子谭玉云从广西回到攸县。夫妻俩一边照顾病重的父亲,一边寻思着如何为家里增收。潘能说:“因为家里这种情况,没有经济收入,像我岳父每年还要花那么多钱,没有固定收入,如果出去打工,家里又有小孩,压力更大,赚的那点钱养家糊口可能都不够,所以决定在攸县种植沙糖桔。”

  潘能的老家广西省桂林市永福县是当地有名的农业产业大县,有种植沙糖桔的传统,潘能从15岁开始,就跟着父辈学习种植沙糖桔。回到攸县后,潘能和妻子商量放弃外出打工,在观背村种植沙田桔。没有启动资金,潘能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借钱种桔子!

  靠着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过来和父母支援的七万块钱,潘能从广西老家买来了沙糖桔苗,在观背村开始试种沙糖桔。由于湖南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与广西差别很大,在种植沙糖桔的过程中,潘能遇到了不少困难。潘能说:“我发现这里山上的土质含酸性比较重,而田里的碱性重,因此,下肥的时候,要想办法改良土壤,保证酸碱的平衡,不能让它缺这样那样。”种植的过程中,潘能不仅要想办法改良土壤,还要及时应对暴风雪的袭击。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虽然在种植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潘能靠着一股子坚韧和执着,不断克服困难,就像呵护着妻子谭玉云一家一样,呵护着沙糖桔树苗的成长。潘能说:“我坚持,不能因为一点点挫折而放弃,我喜欢种树。”

  为了节约资金,不增加家庭负担,潘能和妻子早出晚归,一点一滴,身体力行。潘能的妻子谭玉云说:“就像看小孩一样,经常要跑到里面来看,今天打了药,过几天又过来看,看有没有虫,有没有病。自己能省的,能把它节约下来的就节约,能人工去做的就人工去做,该请人的时候我就不请人,我就自己晚上加班,早上起早,把它做过来,这样的话就节约了很多。”

  去年下半年,潘能种植的一期沙糖桔出产,又甜水分又足的沙糖桔在当地反响很不错。让潘能更开心的是,沙糖桔的出产为家里增了收,让岳父谭刘桂文一家成功脱贫。

  潘能说:“接下来,我想大面积推广,找合作人,跟其他人一起,共同发展,创业。”(文|彭亮霞)

  【脱贫故事】

  刘辉:身残依然做保洁 脱贫不靠等和要

  近年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攸县通过各种措施,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提升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其中涌现出了不少脱贫典型,他们不等不靠,凭着自强不息的信念,靠着勤劳的双手,正实现着从贫穷到致富的美好蜕变。《脱贫之星》系列报道,我们一起来关注网岭镇洞井社区莲塘组的刘辉,看一看因病致残的他是如何用自己的双手走上脱贫路的。

  刘辉今年43岁,因患小儿麻痹自小就行动不便、口齿不清,无法进行繁重劳动,自幼在父母照护下没有外出工作。但在2005年,刘辉的父亲不幸患上了骨髓癌,经多年治疗后,于2015年去世了。在此期间,为了帮父亲治病,刘辉家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不少的债务。父亲的去世,让整个家庭陷入了贫困窘境。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刘辉家迎来了转机:刘辉家被纳入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系统,还能领取到最低生活保障金,而且在当地社区的帮助下,刘辉还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能有1500元的工资收入。通过一系列的这些帮扶,极大改善了刘辉家的生活状况。

  刘辉母亲刘曼英告诉记者,原本家中经济条件还不错,但这几年因没有收入来源,家庭经济拮据不少。这两年通过政府的帮扶,刘辉也找到了工作,日子过的好多了。

  网岭镇洞井社区扶贫专干易婷表示,刘辉自小得了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也不能从事比较重的劳动。所以村里就结合他的自身情况。就给他安排了一个清洁员的工作。

  身残志不能残,别人能做的,自己也能做,在成为社区清洁员后,刘辉每天都会按时出现在工作岗位。虽然动作不便,但是他毫不气馁,经常是花费比正常人多几倍的时间来做好这份工作,为自己负责片区环境的整洁干净而努力的行动着。

  在网岭镇洞井社区平常对卫生情况进行督查的时候,每次都能看到刘辉在他负责的区域内认真工作。社区的居民们也经常会跟社区反映,刘辉做事很认真、很努力,他所负责的区域卫生也是很干净。

  如今的刘辉已实现了自食其力,依靠政府的转移就业政策,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成功实现了脱贫。 (文|易峰翔)

  【示范样板】

  《一村一品 助力脱贫》:谭桥街道苏江村: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让村民长期稳定增收

  近年来,我县提出“一村一品”战略,引导农民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从今天开始《攸县新闻》策划推出《一村一品 助力脱贫》系列报道,首先我们来看谭桥街道苏江村如何通过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美丽乡村,助力脱贫攻坚。

  位于我县西南部的谭桥街道苏江村,全村共有村民218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115人。由于基础薄弱,苏江村是当地有名的软弱涣散村。为了改善村里软弱涣散的落后面貌,帮助村里的贫困户脱贫增收,2017年,苏江村村支两委在结对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开始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打造“一村一品”。

  苏江村村主任苏曼乃告诉记者,苏江村油茶种植历史悠久,特别是2017年十九大召开以后,提出振兴乡村战略,再加上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着力打造一村一品,我们苏江村在支村两委决定,在村内大面积种植油茶。想法有了,接下来就要进一步做好“山”的文章、深挖“林”的潜力,助力扶贫攻坚。苏江村村支两委和村里的扶贫工作队开始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

  苏江村历来有种植油茶的传统,再加上近两年,苏江村的农田进行休耕,苏江村大力发展油茶的想法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贫困户苏云兰说,现在处于休耕时期,田里不能干活,很多劳动力剩余,村里荒山又多,大家就开始种油茶。苏云兰从2015年开始种植油茶,如今种植面积达到了60余亩。

  如今走在苏江村,大部分山头都被绿油油的油茶苗覆盖,长势喜人。村主任苏曼乃告诉记者,村里2000多亩山林,已经有一大半种上了油茶,村里19户贫困户种植了油茶。(文|彭亮霞)

  《一村一品 助力脱贫》:莲塘坳镇下田村:竹影婆娑 楠竹变“金条”

  在初夏的微风吹拂下,莲塘坳镇下田村的楠竹林生机勃勃,村里通过成立楠竹专业合作社,为村民增收、贫困户脱贫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今年4月份开始,莲塘坳镇下田村的村民每个月可以到村里的楠竹合作社领取两次楠竹收入。就在当月,村民张文生共领到了6000块钱的楠竹收入。

  位于莲塘坳镇东部山区的下田村,原本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山区村,近年来村里广泛发动村民种植楠竹,发展楠竹产业,取得了成效。如今全村共有楠竹林14000余亩,占全村山林面积的63%。今年4月份,在村民的积极拥护下,下田村成立了株洲市紫云峰楠竹制品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采取“村民+村委会+合作社”的村社股份合作方式,对村里的楠竹产业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结算,并且村里贫困户享有优先入社、优先安排就业、优先安排楠竹生产和优先享受楠竹低改、利润分红的权利。贫困户蔡建兰因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以前自家的60余亩楠竹林都是靠天吃饭,现在通过楠竹林入股村里的合作社,自己不用操心,就可以按时领到楠竹收入。

  目前,下田村共有165户村民入股楠竹合作社,村里的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已全部入股合作社。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仅可以通过竹林入股增收,还被优先安排到合作社就业。

  下田村书记宁书文跟我们算了一笔账,按每亩楠竹林每年创收200元计算,贫困户黄文曼200余亩楠竹林,每年可以创收4万元,竹林面积最少的贫困户刘国庆每年可创收1万元,完全可以确保村里的23户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村里还成立了扶持贫困户发展基金,进一步保障了贫困户的利益。(文|彭亮霞)

  《一村一品 助力脱贫》:石羊塘镇贺家坪村:做大豆腐产业 产业扶贫富村民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石羊塘镇贺家坪村有种植黄豆的传统,利用这一优势,村里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一起,建立了黄豆种植基地,并延长产业链,拉来订单。贫困户有事做,有钱赚,脱贫有盼头。

  走进贺家坪豆腐作坊,不时有淡淡的豆香飘过来,大锅、案板、豆腐木套,豆腐制作工具齐全又整洁。这是贺家坪村升级改造的一家豆腐作坊,香干、豆皮等豆腐制品均出自村里的贫困户之手。

  石羊塘镇一直有种黄豆,做豆腐的传统,因为水源好,黄豆品质向来不错,但一直以来,镇里和村里都是村民各自在家中小作坊做豆腐,没有形成产业。贺家坪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积极行动,首先在村里建起了一个400亩的黄豆种植基地。贺家坪村村书记谢文革介绍,村里供应豆子、肥料、农药,流转土地,今后种出来的豆子是贫困户的,公司全部收回,2.6元一斤,按市场价格,全部收回,钱全部归农户、贫困户。

  2017年3月,贺家坪村文良种植合作社成立后,400亩的黄豆种植基地开垦完毕,村里的豆腐作坊紧跟着也筹建起来了。为了让村里豆腐作坊生产的豆腐走上正规化、产业化的道路,今年,村里的扶贫工作队找到攸县工业园内的一家豆腐生产企业——南国宏豆进行合作,并签订了豆腐销售协议,彻底解决了村里所有豆腐的销售问题。村里的贫困户通过种豆制豆,日子越过越好,不仅成功脱贫,还向着致富的道路迈进。(文|彭亮霞)

  《一村一品 助力脱贫》:丫江桥镇双江社区:一排排大棚酿商机 一片片菜叶皆“黄金”

  丫江桥镇双江社区通过发挥社区党员先锋带动作用,带领村民和贫困户一起种植红薯叶,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生活美起来。

  初夏的五月,阳光充足,雨水丰沛,正是植物生长的好时节。在丫江桥镇双江社区的党建+扶贫基地,一排排的蔬菜大棚里,新种下的红薯叶正享受着阳光和雨水的滋润。种植红薯叶虽然是一个致富的好途径,但想引进技术到社区种植,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丫江桥镇双江社区书记易爱国告诉记者,种植红薯叶有的老百姓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们担心的是这个菜每天销售不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利润怎么样?为了消除老百姓的疑虑,社区党员干部一方面走家串户,做好解释工作,另一方面带头试种,不让老百姓吃亏。

  做通了老百姓的工作,2015年,社区流转300余亩土地,开始大面积种植红薯叶。由于种植的蔬菜品种好,而且属于有机无公害产品,长沙等地的商贩们纷纷与双江社区签订了购销协议。易爱国说,从农历四月初开始销售,每天可以收1万多斤,发往长沙,一天一个大车,从农历四月份一直销到农历十月份。去年一年,双江社区300余亩的蔬菜种植创收40余万元。

  如今,双江社区探索出了“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了专门的蔬菜管理销售合作社,实行蔬菜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价格、统一销售。附近村庄的30多户,100多个贫困户通过在基地务工和承包蔬菜种植,每年稳定增收1万多元。(文|彭亮霞)

责编:皮宇

来源:攸县新闻网

攸县新闻
成长ABC
攸视频
直播视频
我要报料

  下载APP